内容页搜索

农机具的使用,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。新中国成立前,元荡村域的农户农具落后,且改进缓慢,整个生产过程都是靠传统农具。新中国成立后,农业机械逐步替代传统农具,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,提高劳动生产率。

一、传统农具

(一)铁

是元荡村域农户翻耕、平整土地的主要生产农具。一般式样为四齿,装上斜向的竹柄,不同的形状,功能也不同。1962年,五一大队有铁538把,西岑大队有293把,南灶大队有375把。铁有满锋铁、落沟铁、开、锄田铁等。2016年,元荡村普遍使用的是满锋铁、落沟铁

(二)犁

犁是翻土的工具。犁有木犁、铁犁之分,结构基本相同。1962年,五一大队有木(铁)犁31部,西岑大队有17部,南灶大队有16部。70年代后期起,手扶拖拉机普遍使用,牛犁耕田逐渐消失。2016年,元荡村无木铁犁。

(三)耙

耙有两种,一种耙是碎土的工具,分刀耙和小耙,形状似长方形木框,刀耙前后两块耙板下各钉有一排小弯刀,在水田里由耕牛拉动。1963年,五一大队有刀耙16只,西岑大队有11只,南灶大队有12只。小耙不装刀,规格较小,中间装上滚轴,插上竹齿,靠人力推拉耙田。另一种耙是拖(扒)草塘耙,拖草塘耙是尖齿铁制大塘耙,装上竹炳,套上绳。每年夏秋时节,每只大船上配上23个男劳力,拉起风帆到元荡或淀山湖里拖水草。扒草塘耙形状与拖草塘耙相同,比拖草塘耙大,装上细而长的竹竿,扒草时船头船梢各站1人,在河浜或荡滩边上,相反方向作业。

1983年,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小耙被村民广泛使用。2000年后,农村实行土地流转,种粮大户普遍使用拖拉机耕作。2016年,元荡村无刀耙、小耙和拖(扒)草塘耙。

(四)耥

在一块约40厘米×9厘米×4厘米木板下面钉上4排长铁齿,装上斜向的长竹柄做成耥,耥在水稻株间横向拉动,起到除草、松土的作用。1963年,五一大队有耥316只,西岑大队有181只,南灶大队有211只。80年代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农户用除草剂除草,耥不再使用。2016年,元荡村无耥。

(五)

箟箕形状如梳子,扶手是木架子,下面的横木上钉上长铁钉,在水田里由牛拉动,起到平整水田的作用。1961年,五一大队有木箟箕9只。1963年,五一大队有木箟箕13只,西岑大队有6只,南灶大队有6只。80年代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木箟箕淘汰。2016年,元荡村无木箟箕。

(六)镰刀

镰刀是元荡村域农民收割水稻、三麦、油菜和割草的工具。60年代前,使用的镰刀呈半椭圆形,刀板稍厚,刀口锋利,右端圆孔装尺许木柄,与刀口呈直角,这种镰刀适合于割草,所以也叫草吉。70年代,镰刀长度增至30厘米,可同时割下24株稻禾,适用于收割稻、麦、油菜。至2016年,元荡村民仍在普遍使用镰刀。

(七)稻床

旧时稻麦脱粒叫掼稻”“掼麦。因稻床形状像床而得名,是新中国成立前元荡村域农民主要的脱粒工具。字形的稻床,中上部固定几排侧放的竹片(称肋骨),前脚稍低于后脚,成斜坡形。19613月,五一大队有稻床57只。19631月,五一大队有稻床9只,西岑大队有稻床4只,南灶大队有稻床3只。60年代后期,稻床逐渐被人力脱粒机或电动脱粒机替代。1970年起,元荡村域稻床淘汰。

(八)农船

农船是农民主要的生产、生活运输工具,至50年代,元荡村域的船都是木船。1956年,五一高级社有农船145只。1963年,五一大队有农船55只,西岑大队有28只,南灶大队有30只。60年代中期,水泥船出现。1968年,五一大队有农船65只,其中水泥船3只;西岑大队有农船32只,其中水泥船1只;南灶大队有农船31只,其中水泥船2只。70年代起,水泥船由于维修方便,成本低,逐渐替代木船。1980年,五一大队有农船54只,其中水泥船32只;西岑大队有农船25只,其中水泥船14只;南灶大队有农船43只,其中水泥船23只。2016年,元荡村无农用船。

(九)扁担

扁担分竹壳扁担、木扁担、竹筋扁担。竹壳扁担用厚实粗毛竹片做成,中间阔,两头成羊角状,叫羊角扁担;在竹壳扁担上配等长、韧性好的中粗竹竿,两头按上短竹桩,便于挂重物,叫竹筋扁担;木扁担主要用于挑稻,上下面都是扁弧形,两头按上短木桩。2016年,元荡村民至今仍在使用竹筋扁担挑水挑粪等。

(十)挑泥畚箕(土汰)

挑泥畚箕由竹片、竹篾编织成。三个点上系绳子,绳子上面有圈套,能挂在扁担两头,适合挑土、草塘泥、猪羊灰、干河泥等。2016年,元荡村无挑泥畚箕。

(十一)粪桶

粪桶是装粪水或河水的桶。用木头做成,高约30厘米,上面略大,直径约35厘米,两面对称有高出桶口的有洞耳朵,可穿绳子或竹夹。一对粪桶能装50余千克粪水。1963年,五一大队有粪桶176只,西岑大队有116只,南灶大队有112只。60年代后期,粪桶多为塑料制品。2016年,元荡村有粪桶500余只,部分村民仍用粪桶挑水、挑粪浇(种)菜。

(十二)罱泥箩头

罱河泥是元荡村域农民的传统农活。罱泥箩头由箩篰、戤竿、发竿三部分组成。河泥是水稻、三麦、油菜的传统基肥,春季罱的河泥存在河泥塘子里,待干后,挑入已收割的麦菜田里。冬季河泥直接泼浇在三麦、油菜上,既当肥又保暖。80年代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农户不再罱河泥,罱泥箩头消失。

(十三)水车

水车是取水灌溉的农具。分为人力水车(脚踏水车)、牛力水车和风力水车,统称三车

1.人力水车

人力水车是以脚踏或手摇车轮引水灌溉,旧时元荡村域的小户人家大多用这种水车。19613月,五一大队有人力水车10部。19661月,五一大队有人力水车1部,南灶大队有2部。1967年起,五一、南灶2个大队无人力水车。

2.牛力水车

牛力水车由一个圆锥形的大车盘安装在直立的中轴上,靠牛拉动车盘,也叫牛打水19594月,五一大队有牛力水车63部。19631月,五一大队有牛力水车15部,西岑大队有10部,南灶大队有8部。70年代初,农业排灌机械逐渐替代牛力水车。1974年起,五一、西岑、南灶3个大队无牛力水车。

3.风力水车

风力水车也叫水风车。在固定的车墩(场)上,安装1只高3米的四脚凳,中间立坚头轴,下端通过大木齿钵与龙骨水车厢躺轴相连,天轴中间插上6根竹桅杆,挂上篷布,是靠风吹篷布牵动车盘,引水上田。1956年,五一高级社有风力水车90部。60年代,元荡村域的田野里随处可见风力水车。19631月,五一大队有风力水车41部,西岑大队有22部,南灶大队有28部。70年代,农业排灌机械逐渐替代风力水车。1980年起,五一、西岑、南灶3个大队无风力水车。

二、农业机械

(一)耕作机械

1969年,南灶大队购置第一台手扶拖拉机。1970年,五一大队、西岑大队各购置手扶拖拉机1台。随着双季稻面积扩大,农活与农时的矛盾突出,需要增加农业机械。1976年,五一大队有手扶拖拉机762千瓦,西岑大队有手扶拖拉机435千瓦,南灶大队有手扶拖拉机326千瓦。1983年,荡西村有手扶拖拉机870千瓦,并有配套农机具16部;西岑村有手扶拖拉机653千瓦,并有配套农机具6部;南灶村有手扶拖拉机762千瓦,并有配套农机具9部。拖拉机可耕田、翻泥、碎土、开沟等。1994年,荡西村购置中型拖拉机126千瓦,用于土地翻耕和三麦、水稻收割。1995年,荡西村有手扶拖拉机13台、中型拖拉机1台,总动力共137千瓦;西岑村有手扶拖拉机762千瓦;南灶村有手扶拖拉机653千瓦。进入21世纪,农村实行土地流转后,种粮大户承包的土地耕作由农机专业户用拖拉机耕作。

(二)排灌机械

1960年,五一大队有抽水机船115千瓦,用燃煤蒸汽发动机,拖动12英寸(305毫米)口径的轴流式水泵。1966年,五一大队有排灌动力机械118千瓦。西岑、南灶两个大队农田排灌用龙骨水车。70年代初,五一、西岑、南灶3个大队用9千瓦的195柴油机1台,配置8英寸(203毫米)的混流式水泵,安装在农船上或河边圩岸上进行排灌。1976年,五一大队有排灌动力机械21104千瓦,其中柴油机4台、电动机17台;西岑大队有排灌动力机械1873千瓦,其中柴油机12台、电动机6台;南灶大队有排灌动力机械331千瓦,其中柴油机2台、电动机1台。1982年,荡西大队有排灌动力机械2394千瓦,其中柴油机4台、电动机19台;西岑大队有排灌动力机械1360千瓦,其中柴油机2台、电动机11台;南灶大队有排灌动力机械649千瓦,其中柴油机2台、电动机4台。1983年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由村组指派管水员,负责排灌机械管理和使用。2006年后,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,电力排灌站以排水(涝)为主。

2016年,元荡村有排灌机械1957千瓦(无排灌泵站)。

(三)植保机械

50年代初,元荡村域农民施农药用药剂加水拌匀后泼浇。19595月,五一大队有人力喷雾机57架、喷粉机4架。19613月,五一大队有人力喷雾器53架、机动喷雾器4架、人力喷粉器2架。1966年,五一大队有人力喷雾器11架、人力喷粉机1架,西岑大队有人力喷雾机8架,南灶大队有人力喷雾机7架。1979年,五一大队有机动喷雾器1架、人力喷雾机17架、人力喷粉器14架,西岑大队有人力喷雾器12架、人力喷粉器2架,南灶大队有人力喷雾机14架、人力喷粉机7架。1983年,荡西村有人力喷雾机77架,西岑村有人力喷雾器12架,南灶村有人力喷雾器16架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人力喷雾器达到种粮农户户均1架。2000年起,农田减少,土地流转,种地农户少,人力喷雾器保有量减少。2016年,元荡村有人力喷雾器405架,用于种植蔬菜时防病治虫。

(四)收割脱粒机械

50年代中期,元荡村域农民开始使用脱粒机。1956年,元荡村域有人力脚踏脱粒机16台。1958年,五一大队有人力脚踏脱粒机33台。1962年,五一大队有人力脚踏脱粒机45台,西岑大队有18台,南灶大队有24台。1976年,五一大队有电动脱粒机25台,西岑大队有11台,南灶大队有9台。1983年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荡西、西岑、南灶3个村全部用小型电动脱粒机脱粒,荡西村有电动脱粒机30台,西岑村有13台,南灶村有21台。2000年后,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,耕地由村实行统一流转,种粮大户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、脱粒。对未流转的耕地,农户分散种的口粮田、自留田使用电动脱粒机。2016年,元荡村无电动脱粒机脱粒,种粮农户都用联合收割机收割、脱粒。

(五)粮饲加工机械

60年代后期,五一、西岑、南灶3个大队都有小型粮食饲料加工厂。饲料加工厂创办初期,有饲料粉碎机为生产队和社员加工猪饲料。70年代后期,饲料加工厂添置碾米机、磨面机。1983年,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农户口粮自行解决,一般由个体轧米船上门加工。90年代起,随着科技进步,饲养业不再使用混合饲料,改用颗粒饲料,饲料加工机械淘汰。